【德記‧東興洋行】
台南「安平」是台灣史上開發最早的港口,歷經荷蘭、明鄭、清代,皆為臺灣府城的門戶。清咸豐八年,天津條約增開大陸沿海口岸,在臺灣則為安平、淡水、雞籠、打狗四口岸。同治三年安平開埠、外商雲集、洋行林立,其中以英商「德記」、「怡記」、「和記」,美商「唻記」,德商「東興」等,合稱安平五洋行,盛名遠播。日據時期,安平港日漸淤淺,洋行貿易銳減,殘存德記、怡記,終至絕跡。日人曾設鹽業會社於「德記洋行」舊址,臺灣光復後,改設為台南鹽場辦公廳舍,後由台南市政府收回整修,並由奇美企業捐資闢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以闡揚先民來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
德商「東興洋行」的設立,主要業務為樟腦、糖、鴉片的銷售及海運的經營,其中尤以樟腦為輸往德國最重要的商品,貨到德國後,再轉運至漢堡及倫敦等地,也有部分轉運至美國,台灣樟腦的大部分,是在德國精製和消費的。日本據臺後,改設台南廳安平支廳廳舍於東興洋行舊址,後再改為台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臺灣光復後,曾為製鹽總廠宿舍,後由台南市政府收回整修,現規劃設立「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示安平貿易史略與其相關產業。
《 附圖片25張,下載時請耐心稍候 .... 》【完整呈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資訊:《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