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載金城】
位於台南市安平區的「二鯤身砲台」,舊稱安平大砲台,又因入口城門上方有沈葆楨題額「億載金城」,故俗稱億載金城。清同治十三年開工,至光緒二年竣工,歷時只一年又十一個月建造完成的二鯤身砲台,肇因於《 牡丹社事件 》的發生。同治十年琉球籍漁民六十九人,因風漂流到臺灣南部瑯橋一帶(今恆春附近),其中三人溺斃,五十四人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倖免於難的十二人,經人由鳳山縣送到府城,再轉往福州經督撫從優撫恤後,遣回琉球。居心不軌的日本,妄稱琉球為它的保護國,於同治十三年三月廿二日發兵,以剿番為由進犯臺灣,清廷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負責辦理臺灣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沈葆楨勘定「安平」地勢險峻,奏請建造仿西洋式砲台一座,並延請法國人「帛爾陀」設計監造,以防守海口,阻遏日軍。
清光緒二年,全臺第一座西式砲台終於完成,沈葆楨題「億載金城」四字於大門,從此擔任起保衛臺灣的重責大任。「二鯤身砲台」的建築,是仿造西洋幾何形營壘建造而成的方形稜堡式砲台,向海一面設阿姆斯脫朗前膛大砲五尊,其餘各面安二十磅及四十磅小砲各四尊,由二百七十二名砲兵配以洋槍隊駐守。光緒二十一年臺灣割日前夕,劉永福據守安平海口,二鯤身砲台曾發二砲,擊中來侵的日艦,發揮了海岸防禦砲台應有的功能。日治時期,砲台曾遭毀損,一度荒廢於荒煙蔓草之中,後被列為府城名勝之一加以保存,光復後,經大規模整修,即是今天所呈現的風貌,現為國家一級古蹟。
《 附圖片20張,下載時請耐心稍候 .... 》【完整呈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資訊:《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