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與願景

  • 啟航

        本館的籌建,源自1992年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訪視臺灣省立博物館時,
指示臺灣省政府著手進行「省立歷史博物館」籌建工作,1998年籌建計畫
報經行政院核定。精省後,籌備工作改由中央政府賡續進行。1999年,行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成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 2007年3月15
日行政院核准正式成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本館行政典藏大樓建築工程於2003年底動土興工,2007年2月8日竣工
,同年5月11日進駐啟用。展示教育大樓也於2005年動工,預定2011年完
工,經驗收及試運轉後再正式對外開館營運。
 
  • 使命

        本館的任務在保存維護臺灣的歷史文化資產,建構臺灣人共同的歷史
記憶,奠基臺灣史研究傳統,推廣臺灣歷史文化教育。營造一座植根過去
、展望未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本館以學校及家庭團體為主要目標觀眾,展示臺灣史的多元面相,讓
民眾體會臺灣的歷史文化,拓展開闊的族群與文化視野,增進臺灣居民彼
此瞭解,相互尊重。

        本館透過典藏研究,保存臺灣的歷史文化資料,建置多元資源中心,
提供學者研究及社會大眾參考使用。本館學習計畫的目標,是讓民眾認識
土地與多元文化,進而珍愛家園,認同臺灣,建立國民共同體意識。
 
常設展
  • 簡介
        位於展示大樓2樓的 「臺
灣的故事」展廳,立足於多元
詮釋的歷史觀,以歷史的時間
軸序列,穿越割裂的統治政權
,表現臺灣的文化與生活。同
時希望能以這一塊土地為舞台
,以人為主 角,建構臺灣長時
間、多民族與自然環境互動的
歷程,展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
真貌。展示設計透過四季的時
序變化,及由大海向內陸開展
的空間,藉由光線、顏色、
溫度、角度及人物衣著物件的
變化,轉化展場色調,塑造一
種氛圍,貫穿整條故事線。觀
眾將經歷春、夏、秋、冬四季
變化,並由大海、平原、城鎮,走入都市。
  • 單元一、世界中的台灣
        本單元為常設展「臺灣的故事」開場,將臺灣置於世
界的位置中,探討其多元、變換的特質。乘坐手扶梯進入
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巨型臺灣形狀的螢幕,參觀 者
的容貌將透過攝影機顯現在螢幕上,呈現由參觀者組成的
臺灣人群像。

↑TOP

  • 單元二、早期的居民
        臺灣到底多久以前有人類生活?他們是如何生活?為
了解只有考古文物,沒有影像的臺灣遠古史,本單元 乃依
據考古資料分別建構了3個立體景觀縮尺模型,包括舊石器
時代的「八仙洞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墾丁遺址」及鐵
器時代的「淇武蘭」模型,藉此呈現當時的 生活及社會樣
貌。另外,也透過原住民的神話傳說,了解原住民對遠古
的自我詮釋。

↑TOP

  • 單元三、異文化的相遇
       十六、七世紀,東、西洋諸國勢力因航海貿易, 在東
洋航線上必經之地的臺灣相遇,荷蘭與西班牙人,在國家
的支持下,首先在臺灣建立了一個初步制度化的殖民(貿
易)據點。但來到這座島上的,不只有荷蘭人 和西班牙人
,還有日本人及漢人,他們上岸後,和島上的原住民產生
了什麼樣的互動?又對臺灣社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本
單元透過荷蘭船艙來了解當時的航海生 活故事,並藉著一
組四面的大型螢幕,作為小劇場,呈現多元的族群關係。

↑TOP

  • 單元四、唐山過臺灣
        展場的視覺焦點之一,為一艘原尺寸大小的「紅頭船」
,目的在重塑當年臺灣被納入清帝國後,閩粵居民渡過艱
險的黑水溝移民臺灣的故事。這些人進入臺灣後,遇 到了
原住民,產生了錯綜複雜的關係,將透過漢人與平埔族人
簽訂契約的場景表現出來。

↑TOP

  • 單元五、地域社會與多元發展
        十七至十九世紀間不同時期的移民,進入臺灣島之不
同地區,因地理環境、人群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發展。    參
觀者將沿著海、魚塭、平原、丘陵、城鎮到後山的動線,
了解當時各區域的發展。而此單元也安排了真人比例的藝
陣複製人偶,代表了無論時間,不分地區,是宗 教信仰連
繫著這片土地與人民。

↑TOP

  • 單元六、鉅變與新秩序
        本單元將展示日本如何在臺灣建立強而有力的殖民政
府, 同時說明臺灣社會的改變與適應,和民族主義的萌芽
。 除了統治,本單元亦復原了一排充滿生活味的街屋,包
括雜貨店、吳服店、照相館、 咖啡廳及診所,能讓參觀者
了解日本時代的都市生活,另外也做了臺北榮町(現在西
門町一帶)的縮尺模型,能讓參觀者尋找新舊對比的樂趣。

↑TOP

  • 單元七、戰後
        本單元乃透過家庭代工、教室等場景及親近現代參觀
者的文物,來展示臺灣近6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 與 社會多
元轉型及 兩種國族主義的相剋消長。
兒童廳

  • 簡介
        兒童廳空間約420坪,以4至9歲小朋友為主要服務對象,位於本館展示教育大
樓1樓,包含室內及戶外空間。室內展場185坪,分為「時間臺灣」與「趣味臺 灣」
兩大主題;戶外展場235坪,主題為「發現臺灣」。
  • 時間台灣

        進入「時間臺灣」區,小朋友可搭乘時光列車,從
現在重返過去,進行一趟發現臺灣時空之旅,而窗外將
上演一幕幕的往日人文風景。

        火車停靠在地底洞穴中,請張大眼睛看,豎起耳朵
仔細聽,將發現上古時代到現代的臺灣喔!

↑TOP

  • 發現臺灣

        走出洞穴,光明乍現,小朋友將在戶外開放空間中
體驗臺灣特有的生態環境,認識原住民的生活智慧及漢
人的農村生活。

       本區將以遊戲式的探索及各種感官刺激,來激發小
朋友對臺灣土地的認識,帶領小朋友親近了解臺灣豐富
的文化與自然環境。

↑TOP

  • 趣味臺灣

        回到室內,小朋友可以坐在廟埕廣場前看戲,走在
街屋中發現臺灣老行業,還有說故事時間、大朋友懷念
的兒時童玩等,精采的節目不斷上演。
 
劇場

  • 簡介
        本館共有2個大型劇場,分別是位於展示大樓1樓的圓形劇場,以及2樓
常設展區的雙劇場。另外,常設展區中還有3個可容納20人之媒體播放空間
,展場全域之 媒體節目共計40餘項。
  • 圓形劇場
        圓形劇場共250坪,同時可容納129人,影片主題為「斯 土斯民:臺灣
的故事」,展現臺灣人文和自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
  • 雙劇場
         本劇場位於常設展參觀動線之尾端,為一挑高的雙劇場,上下樓層約容
納50餘人,影片主題為「邁向新世紀」,將分成上下雙螢幕,但同一氛圍下
,呈現臺灣自然 與人文之美,以及對臺灣未來的展望。
 
典藏概況


  • 典藏組工作項目:
  1. 蒐藏國內外之臺灣歷史文物及史料
  2. 制定並落實蒐藏政策及相關作業流程
  3. 發展藏品管理及應用機制
  4. 建立專業的典藏環境
  5. 進行文物保存維護及修復
  6. 進行藏品研究
  7. 開發數位典藏計畫
  8. 建置及維護文物典藏管理系統

 

 

  • 典藏概述:

        臺史博的蒐藏策略係依據本館三大核心計劃:「臺灣涉外關係史」、「臺灣族群互動史」、「臺灣
現代化發展史」,進行史料及文物的調查研究及蒐藏。蒐藏範圍包括可以呈現臺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
和生活樣貌之文物,以及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之文物、文獻史料。同時,也積極與國內的收藏家及相關的
典藏機構建立藏品資源分享與合作關係,並系統性地進行國際與臺灣相關之史料及文物的調查蒐集與複
製, 期以逐步建立館藏特色。

        本館自1999年籌備處成立之始,即展開文物蒐藏與徵集計畫。當年有簡珠清先生與程湘如小姐捐贈
臺灣常民生活文物,成為本館最初的館藏;2001年,在預算中編列文物購置經費,即積極蒐集臺灣歷史
、民俗文物與史料文獻, 並於臺南市設置二處臨時庫房及相關設備, 進行入藏文物之保存與維護工作;
2002年起,因文物 購藏經費較多,得以較大量蒐藏文物及史料, 如神像、 生活用具、 日治時期文獻史
料、 臺灣 農村器具、古西文書、老照片、愛國獎券、錢幣、歌仔冊等。同時也接受國立歷史博物館移轉
之「 九二一地震搶救之文物」, 計有竹山敦本堂、 大里林大有宅、 東勢善教堂等建築構件; 2003年,
獲得文建會支持專款經費 , 得以整批購藏臺灣早期古地圖及十七世紀西文 圖書 。 在此基礎之上, 本館
更進一步委託專家學者進行部分海外有關臺灣文物 、史料之調查 ; 2004 年, 接受張啟明先生捐贈一批
耳鼻喉科醫療器材 ,並購藏一批日治時期的 黑 白膠卷影片 ( 35mm及16mm) 及准演執照 , 開啟本館影
像及聲音資料的蒐藏。 至今, 持續以有限的經費及無償捐贈的取得方式蒐藏臺灣歷史文物及史料。
        
         目前, 館藏文物約有4萬餘件,依據材質可概分為有機材質、無機材質及複合材質;依據主題內容
及功能概分為農村器物、宗教文物、百工用具、生活用具等22大類,一般民眾均可利用線上查詢系統檢
索及瀏覽本館藏品。

 
交通指引

 

(1)自行開車
A、(由高速公路前往)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由永康交流道下→往台南方向直走中正北路約200公尺→右轉永安路直走過東和橋後(過橋後,路名改為 「長和路」)→右轉慶和路(嘉南大圳),即可見本館在長和路右側。(本館至永康交流道車程約5分鐘) 
B、(由台南市區前往)走西門路往北→經中正南路→直走中正北路→左轉永安路直走→過東和橋後(過橋後,路名改為「長和路」)→右轉慶和路(嘉南大圳), 即可見本館在長和路右側。 
C、(由台南市區前往)走公園路往北→經中山公園→過太平橋→直走安和路→經安順國中【以上路段為「省道19號」】→右轉長和路→過仁愛橋即見博物館基地 在左側。 
D、(由台南市區前往)走中華西路(「省道17號」)往北→經台南社教館→右轉中華北路→過海佃路→至安和路左轉→經安順國中(以上路段為「省道19 號」)→至長和路右轉→過仁愛橋即見博物館基地在左側。

 

(2)其它交通工具車程 
A、 (飛機) 下台南機場→搭乘計程車→上快速道路台86號往東→接1號國道北上→下永康交流道,車程約25分鐘。
B、(高鐵) 下台南站→搭乘計程車→上快速道路台86號往西→接1號國道北上→下永康交流道,車程約25分鐘。
 
C、(火車) 下台南火車站→搭乘計程車,車程約35分鐘;下永康火車站→搭乘計程車,車程約10分鐘。 
D、(客運) 下永康鹽行站→乘計程車至本館,車程約8分鐘。 
E、(公車) 乘18號公車→至本館下車。(目前僅於本館大型活動期間開放行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著作權所有 © 2008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70946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 號 電話: 06-3568889 傳真: 06-3564981
館長信箱:web.service@nmth.gov.tw

 
❤感恩引用^^❤若有版權或侵權,懇請告知刪除❤感恩感恩❤http://www.nmth.gov.tw/Default.aspx?tabid=97 國立台灣 歷史博物館 
  ↑TOP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慧幸福〥房地買賣 的頭像
    慧幸福〥房地買賣

    慧幸福房地0986-188-177永慶不動產•房屋土地買賣•免費廣告•全省聯賣成交最快

    慧幸福〥房地買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