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周圍商圈
人口: 二十一萬三千一百八十 人(統計至98年06月底)
面積: 四千零三十八公頃
本市位於台南縣南部,處於嘉南平原南端。境內無山嶺丘陵,地形大致平坦,西南方台南台地略高,標高三十公尺以上,逐漸向四周遞減。東方西勢一帶次之,約十至五十公尺,為新化丘陵邊緣。中間及北部為標高五公尺以下的平原,即大灣低地。東與新化鎮交界,正北、西北與新市鄉、台南市安南區相望,西南以柴頭港溪與台南市北區相鄰,南與台南東區、仁德鄉及歸仁鄉接壤。
自然環境
全市面積為四千零三十八公頃,百分之九十六已納入都市計畫,其中住宅區九八五.九四公頃、商業區三六.四一公頃、工業區七一五.八二公頃、公設地八五0.二七公頃、農業區一二0九.六九公頃、保護區一五.三二公頃、其他五六.二0公頃,而非都市土地農牧用地則為一六八.三五公頃。

人口概況 本市人口增加迅速,民國七十二年時僅有八萬六千餘人,至八十二年時人口超過十五萬人,而升格為市。目前人口數為二十一萬三千一百八十人(統計至98年06月底),是台南縣人口最多也是密度最高的城市,主因乃交通與工商業發達,大量吸納附近鄉鎮及外縣市的人口來此謀職定居。

地方沿革 永康是明鄭時期漢人沿新港溪(今之鹽水溪)開拓之據點,漢人經台江內海溯新港溪,於溪南岸聚居屯墾,因位在郡城(今台南市)赴北要道而繁榮。永康在早期稱為「埔羌頭」,來源是明末清初的日本正是戰國時代,武士所用鎧甲多為鹿皮,台灣是主要供應地,漢人以米、鹽等民生品從事商業行為,向平埔族人換取鹿皮輸往日本,鹿肉做成乾脯輸回大陸。在閩南語中,「埔」是平地的意思,「羌」是鹿的一種,體積較小,「頭」是靠海邊或水邊的岬角,「埔羌頭」即是靠近海邊平地有鹿群的地方。
鄭成功登台,先設立承天府和安平鎮,並把安平鎮南北附近劃為二十四個里,當時的「埔羌頭」便有正式的記載名稱為「永康里」。清康熙二十三年,台灣歸入清朝版圖,永康劃歸台南府,日治時代在永康「埔羌頭庄」設永康事務報委員,隸屬台南州台南辦務署管轄,後陸續改名為「永康上中里」、「永內區庄」、「永康庄」。台灣復後實施台灣省鄉鎮市組織規程,將「永康庄」改名為「永康鄉」,並劃分為十五個村,但因人口快速增加,民國七十一年改為二十九個村,民國八十二年人口超過十五萬人,升格為縣轄市,次年再將行政區域改為三十九個里,唯部分里的人口比左鎮鄉和龍崎鄉的人口總合還要多,有再分里的必要。

都市計劃及發展
永康市是一個年輕的新興都市,民國八十二年人口超過十五萬人時升格為縣轄市,人口數及人口密度均為臺南縣之首。 永康市都市計劃始於民國61年之六甲頂市地重劃區,後於民國67、68年間陸續發佈實施高速公路永康交流道特定區計劃、永康六甲頂都市計劃、永康四分子都市計劃等三個計劃區,全市轄區96%地區均已納入都市計劃範圍。
其中永康交流道特定區面積3867.63公頃,計畫人口151,200人,永康六甲頂(四分子地區)都市計畫面積184.52公頃,計畫人口27,700人,永康六甲頂(六甲頂地區)都市計畫面積74.25公頃,計畫人口6,500人,六甲頂市地重劃區面積97.61公頃,計畫人口13,000人,四者合計面積4224.01公頃(含部分仁德鄉範圍),計畫人口198,400人,而目前都市計畫區人口已達200,000人。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中,劃設住宅區1075.02公頃,商業區39.96公頃,工業區833.29公頃,公設用地936.71公頃,農業區1293.13公頃‥ .等分區。
永康市的都市發展深受交通動線的影響極大,國道一號高速公路由永康市中央穿越,縱貫線鐵路則橫穿過永康市的北側,形成都市發展上的不連貫處。
在空間分佈上,鐵路以北地區主要為工業發展地帶,永康市以中小企業為主,發展產業以金屬製品業、機械修配業為主,以台一線省道為主要聯絡道路。 商業發展則以沿著主要交通要道為路線商業型態,其中又以中華路沿線最為熱鬧,其他如崑山科大、台南女院、南台科大、奇美醫院等院校鄰近地區亦發展成地區商圈形式。
住宅發展則以中華路、永大路、復國路、大灣路等沿線住宅社區分佈發展。
由於臺南縣綜合發展計畫中將永康市定位為臺南都會區副都心及南部地區的製造業研發中心,都市計畫使用分區的劃設上亦以滿足產業發展需要及居住功能為主,此種定位亦為目前永康市的發展形態。

農業概況
本市位於嘉南平原,氣候溫和、水利灌溉設施完善、宜農宜牧。耕地面積一三六九.二二公頃。早年農業富饒,盛產稻米、甘蔗,曾設有永康糖廠,蔗糖品質居全省之冠。近年糖業沒落,工商業蓬勃發展,農業隨之轉型,除了原來的水稻、玉米、蘿蔔之外,逐漸朝向高經濟價值的精緻農業發展。蔦松地區的金甘小蕃茄、風味獨特,是遠近聞名的特產,三民地區的洋香瓜、小玉西瓜,品質優良,還有新興的花卉產業,都帶給農民豐厚的收益與農業的新契機。 畜牧事業有大規模的養豬場、養牛場、乳羊場、養鹿、養雞、鴨、鵝、火雞樣樣齊全。
大灣的花生糖,傳統製法、口感特殊,是饋贈親友的好禮物、名聞遐邇。

教育文化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也是培養各項專業人才的主要捷徑。
本市有十一所國小分別是永康、大灣、三村、復興、龍潭、西勢、大橋、崑山、五王、永信、勝利國小。國中為永康、大橋國中、永仁高級中學國中部及大灣高級中學國中部。高中有大灣高中、永仁高中、國立臺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立臺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更難能可貴的是有台南科技大學及崑山、南台科技大學紮根本市教育。孕育無數優秀青年學子,堪稱永康之光。
為達到教學多元化、學習生活化的教育目標,本市積極爭取設立更多學校,並有豐富教學課程以生動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習的樂趣。
而本市社教館藏書相當豐富,並且常年舉辦各種藝文推廣活動,以提昇市民參與共同學習成長,成果卓越。另本市更加注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健全,利用暑假期間舉辦親子籃球暨三對三鬥牛賽,以提供本市青少年正當的休閒活動。

衛生醫療
本市擁有奇美醫學中心及榮民醫院等醫療院所數百餘家,並鄰近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成大醫院,屬於醫療資源相當充足之地區,提供民眾就醫保健的福祉。

工商發展 永康市毗鄰府城臺南市。人口二十餘萬人交通便捷,隨著臺南市工廠的遷移,擁入大量的就業人口,帶動永康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臺南縣的首善之區。目前設有工廠二七二一家、金融機構一九家、商家一二七二七家,包括設備完善的永康工業區、亞太工業區,國際性的大企業,統一企業公司、大成長城、可成科技、統一實業、家樂福、愛買等均設於本市,交通運輸方面,宅急便、各大貨運公司遍布全市,為市民及廠商服務,爭取龐大的商機。 永康市廣大的工業區配合著完善的交通網、鐵公路、高速公路,提供了廠商落腳、生根,壯大的優渥條件,形成大臺南地區的工商業重鎮,廠商家數佔臺南縣39%,是全臺南縣三分之一以上賦稅來源,也帶給永康雄厚的發展潛力。

社會福利
救濟及福利業務 本市人口已突破二十萬人,因人而產生的問題及需求亦日漸增加;而臺灣社會目前正瀰漫著事事講民主、人人重權益的氛圍,雖各級政府均感財政困難但對推動社會福利政策仍不遺餘力,故本所之各項福利、救濟業務亦隨之日益增長。
本市目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計有二萬餘人,身心障礙者六千餘人,第六類健保無職業人口近四萬人,申請單親家庭兒童生活津貼者達一千餘人,各類數字再再顯示永康市肩負著中央及縣政府各項福利政策推動的重責大任。
本市除配合台南縣政府辦理低收入戶、中低老人、單親家庭、中低身心障礙者等各項生活津貼補助外,並受理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兒童等各項福利及救助業務,此外亦配合勞保局受理敬老津貼之申請。
成立志工隊關懷獨居老人 本所有感於獨居老人孤身一人,平日一人獨處乏家人照料,若又少與鄰居往來,面臨病痛時往往無人知曉,因而時有耳聞獨居老人病逝家中數日方被鄰居發現,這一切實令人不忍,故本所於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成立永康市志願服務隊,主要目的即為對本市獨居老人持續予以關懷訪視及服務;平時電話問安、每月定期前往探視、依其需要協助就醫、環境整理等等;期盼獨居長者雖無親人,但仍能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溫暖。
社會發展協會及關懷中心 內政部推動地方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目的即在希望經由地方民眾自發性的投入及參與而使社區連絡能建立,老人照顧、社區關懷的業務能推動,一個福利化社區的理想因而能實現。而本市目前有三十九里,其中有三十五個里已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並已運作經年;且自九十一年度起臺南縣政府為鼓勵社區及里加強社區關懷業務之推動,針對成立關懷中心之社區及里給予補助,使其能致力於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及老人等之關懷照顧;並鼓勵籌組志工隊促使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投身於社區服務之工作;截至目前本市已有17處關懷中心,投身於關懷、服務自己居住社區之行列,而不再只是被動地問「政府為我們做什麼?」,進而站出來問「我們要為社區做什麼?」。
全功能櫃台之推動及設立 鑑於業務繁雜且洽辦民眾日益增多,本所為加強便民服務、提高行政效率,於九十二年著手整合社會課各項業務推動全功能櫃台(即單一窗口)的設立。 社會課各項業務將整合成第五、六類健保及各項福利、救濟業務等二大類,民眾至公所洽辦業務時不致因承辦人員不同而必需逐一詢問,不僅浪費時間,甚而無法解決問題。全功能櫃台設立後民眾可一次解決各項問題,受理人員將協助找出對其最有利之方式,完成申請手續,且可讓民眾明瞭其權益所在及政府可提供之協助。

交通路網與公園綠地
便捷有效的交通路網乃為連繫都市活動的動脈,透過完善的交通路網規劃,為都市活動提供互動交流的管道,讓都市的運作順暢。公園綠地則為城市中最重要的休憩場所,公園綠地不僅可以美化都市景觀,淨化都市空氣。此二項公共建設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衡量都市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
永康市的都市交通路網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為輔,在公路交通系統上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自北而南貫穿全市,縱貫鐵路自東北而西南橫越市區,為城際運輸的主軸,高速公路設有永康交流道一處,而縱貫鐵路設有永康、大橋二站,為通勤、通學的主要車站。
永康市區道路依其功能分類可大致分類為以下數個層級: 一、聯外主要道路系統:主要市區道路架構略成「井」字結構,東西向中正南(北)路、中山南(北)路及復興路(大灣)路;南北向由中華路、永大路及富強路(王行路)所構成,其路寬均在12-30公尺間,多為穿越型的交通旅次。 二、市區道路系統:其寬度約在12-20公尺間,如復國路、忠孝路、中山路、中正路、振興路...等,為市區內各地區間之聯繫道路。 三、基地進出道路系統:由市區內眾多10公尺以下道路組成,為各基地之出入進出道路。 近年來市公所投入相當資源於道路開闢建設上,未來亦會積極向中央及縣府爭取經費補助來取得建設經費,使永康市交通更順暢便利。
有感於永康市極度缺乏公園綠地,李市長上任後相當重視公園綠地的規劃與建設,由於以往的發展角色工業發展導向及台南都會區衛星城市,在人口成長快速的同時並未及時注重公園綠地的取得與闢設,使永康市民每人享有的公園綠地面積僅有0.16平方公尺,較之鄰近台南市的1.77平方公尺實有相當差距,更遑論先進國家水準,有鑑於此,市公所目前正積極推動公園綠地的闢設工作,在台一線省道北側之體一體育公園(6.4公頃)已完成壘球場,籃球場、槌球場、滯洪池、全區步道、廣場、停車場、公廁等設施工程,其它相關設施亦持續辦理中。而於復國一路底之公三用地(4.62公頃),區內保留有永康舊有坡地形貌,區內並擁有豐富的溼地生態,環境清幽秀麗,在解決相關地上物土地使用問題及簡易綠美化工作後,即可提供民眾休憩賞玩,擺脫永康無大型公園之刻板印象。而這也將使本市以往建設之公園綠地面積數增加三倍而有餘。

公共建設
為了打造繁榮、新氣象的永康,各項工程建設及硬體設施持續進行中,積極打通交通瓶頸點,如打通復國一路、拓寬自強路窄橋,又建設生活圈道路、開闢工業區聯外道路、改善都市排水問題,並將閒置土地綠美化、建構景觀綠廊道、改造永康車站景觀、社教中心周邊景觀。另已推動14個鄰里公園認養、營造市民農園及進行公墓再生變綠意。此外已有21個里設立活動中心,正執行中的有六合、新樹、大橋和中華四個里活動中心。目前正在興建體一運動公園、公三體二,期使提營造永康科技工業區、供市民有大型的運動休閒場所。未來,透過砲校地區之「大台南新都心」計畫,可改造永康市的都市結構,提升永康地區的產業層級。另外藉由營造永康科技工業區、爭取鐵路立體化、設立輕軌便輸系統、申設大灣交流道、建設垃圾焚化爐,將可提供市民更舒適的生活品質。

公共造產 納骨塔於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十五日祭拜後啟用,為地上六層、地下一層之現代化建築,可容納八萬七千四百五十八個骨醰。 興建納骨塔除了解決墓地不足問題外,並可增闢地方財源,匡正不良喪葬習俗,提供一個往生樂園。
九十二年九月為提供祭拜者方便上下樓梯,又增設電梯乙部及整修門面,提供完善之服務。

環保綠化 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在環保意識日漸受到普遍重視之下,本市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廚餘回收及資源回收工作,為興建中的焚化爐運轉舖路。里長及社區積極推動成立環保義工隊,市民成為環保尖兵,讓環境清潔從自身做起,使本市之市容為之煥然一新。 本市於維護市容整潔上更是不遺餘力,積極成立取締小組,違規廣告以宣導申請付費張貼為方式,以處罰為手段,扼止隨意張貼的惡習。並在道路開闢同時,亦將路樹設計在內,美化成一個賞心悅目的市景。而社區公園的增建與綠化皆有具體成效,提供市民優質的生活環境及休閒場所。

藝文活動
本市多項硬體建設已趕上潮流需求,但文化、心靈的建設必須超越時空迎頭趕上,為社會,為家庭及個人找回失落的均衡。故每年除定期舉辦父親節、母親節及模範青年表揚大會,並配合節慶舉辦各項藝文活動及聯歡晚會,充實鄉親精神生活內涵。
未來活動亦為兒童、婦女、青少年、老人、勞工、單親、殘障等全方位設計規劃,並全力推展本市文化特色以文藝來改造心靈,盼在潛移默化中為鄉及青少年導進正確觀念及行為,讓永康市成為一個富而溫馨的社會。
|

主要道路
1. 中正南(北)路
北起於新市鄉界,南止於中華路,隸屬省道台1線,就聯外道路功能而言,為北部各縣市及台南縣其他鄉鎮連絡本市及台南市之主要道路之一,亦為聯繫中山高速公路永康交流道主要管道;就地區性道路而言,提供沿線居民、大型倉儲量販店、永康工業區、中正工業區、亞太工業區大型貨車聯繫高速公路與台南市,為本市西側主要南北向道路。
2. 中山南(北)路
北接新化鎮中山路,南與台南市開元路相銜接,為省道台20穿越本市之主要路段,就聯外道路功能而言,往北可達新化、玉井、楠西及高雄縣南橫公路沿線鄉鎮,往南經開元路進入台南市主要市中心地區;就地區性連絡道路而言,本道路提供網寮、二王及南農新村聯繫台南市及新化之主要道路,在沿線土地使用方面,道路沿線除住商混合之商業活動外,亦是主要行政中心及多處學校設置地區,包括市公所、台南高工、台南大學附中、砲兵學校等。
3. 中華路
北接中正南路、南與台南市中華東路相銜接,為延續省道台1線(中正南路)穿越本市之主要路段,往北除與前述中正南(北)路相銜接外,亦與省道台19終點相接,可通往台南縣沿海鄉鎮,往南則通往台南市東區及高雄縣省道沿線之鄉鎮,沿線商業大樓林立,為本市中心商業區。
4. 永大路
本道路北起於省道台1線、南與仁德鄉中正路銜接,除為通往仁德鄉之主要道路功能外,亦是高速公路永康與台南(仁德)兩處交流道之重要替代道路。
5. 復興路(大灣路)
本道路隸屬180縣道,延續台南市小東路東端,自本市忠孝路起向東直行,經中山高速公路涵洞與大灣路相銜接,續東行進入大灣地區及通往新化鎮;此外,沿線因崑山科技大學設置於大灣路,加上大灣地區之住宅區高度發展,致除承繫上下學旅次外,尚有大量與台南市互動之工作旅次,使得本道路成為與台南市聯通之主要道路。
提供:台南縣永康市公所: 台南縣永康市中山南路655號 總機:06-201-0308
:::蒞臨本站第1674208人次 建議螢幕解析度 800 x 600 本網頁更新日期: 2009/07/21